Thursday, June 30, 2005

男人对女人的要求(22岁-72岁)

  22岁男人对女人的要求是:一,美丽,二,性感,三,有份具品味的职业,四,极有耐性,善解人意,五,该聪明的时候聪明,六,作小鸟依人状时尽量自然,七,怎样穿都好看,八,懂得适当地撒娇,九,虽作惊喜反应,但看起来自然,十,上了床就是个无条件荡妇。

  32岁的男人对女人的要求,略作修定,是:一,入得厨房,进得睡房,二,不必服侍皇太后,三,不介意浪漫蜡烛配盒饭,四,听多过说,五,不再傻笑,六,懂得独立,七,不批评男人的衣着品味,八,有能力对自己的烹饪进行检讨,九,明白生日和周年纪念只是青春形式。

  42岁的男人对女人的要求,再经修定,是:一,既然不能让男人 有拥抱少女的幻想,也别让男人面对太残酷的现实(胖无所谓),二,思想与行动都能维持利落,三,不拿男人收入跟隔壁的黄先生比较,四,不利用孩子来指桑骂槐,五,明白赔笑是项义务,六,承认真相,不再扮弱质女流,七,理解加数,不至于穿一件整条街会吓晕的衣服,八,不偷工减料,不私自攒菜钱,九,不假扮洁癖来证明自己干净,十,明白男人的性欲至少要由视觉引起。

  52岁男人,对女人要求,只是:一,需要时可以就好,二,公众场所不作家庭批判,三,虾米或龙虾,皆不能动,四,我说话时不会睡去,五,不老是重提男人当年同个过失,六,不再利用脸色来当话,七,不以消极态度争取要求,不说反话,八,煮一些至少边看电视都能吃得下的饭,九,必要时能够忘记我初恋女友的名字,十,就算是在些有可能的周末里,自己也要负责出些点子。

  62岁的男人,对女人假如还有要求,是:一,熄了灯还能摸到就 好,二,别老提醒人厕所在哪里,三,花费不贵,四,不在儿女面前丢丈夫的脸,五,不再问:你去哪里你几时回来,六,不逞强,不死撑面子,七,明白穿着隆重也救不了什么,八,不再逼人吃她做的饭,九,尽量减少反问,尽量减少以怨叹作开场白,十,活了一把年纪,至少开始明白一点男性性心理。

  72岁男人,对女人的要求,是:一,呼吸。二,明白男人为什么不可能再瞄准。也就可以了。

  来源:南国都市报 2005年06月27日

手机将成博客工具

王金元



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博客无疑有着挡不住的诱惑。

  今天,手机正在成为博客工具。让手机博客每时每刻都在观察、记录、思考、交流和沟通,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知识和温馨的回味: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表情,一种意境,都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记,让人慢慢品味,而且往往绕梁三日而不断。

  博客文化日趋流行,手机上网玩博客备受期待。

  博客文化日趋流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融入其中。

  “博客”,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源自“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人们用自己的视角,精选在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加以发布,实现共享。而写“Blog”的人才是“博客”的原意。

  这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正演绎着时尚。博客们期待着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上网玩博客,通过简单的程序就能用手机发布正文和照片,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或者关注。

  定于本月发布的一项新技术将让手机变成移动博客工具,博客们的愿望也可以实现了。

  新技术将手机变成移动博客工具。

  据了解,这项叫做“Rabble”的新技术,可以将现在采用手机出版正文和图像到网络博客的烦琐过程简单化。同时,它还提供搜索移动博客的途径,便于给他人或朋友随时提供有利信息。

  为了方便创作原始内容,Rabble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来寻找和阅读发布在杂志上的移动博客。手机用户能够从博客网站上订购内容,并将最新的发布自动接收到手机;拍照手机所拍的照片可以发布到网络博客上,而电脑上的正文也能发布到手机。

  据称,美国主要的手机运营商期望能在下个月以月使用费形式提供Rabble服务,这样可以让本地的手机博客更好地找到志趣相同的人。

  手机博客发展迅速,相应的功能不断增多。

  结合了手机的博客就像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此前,一种用于手机和电脑的个人信息管理软件Lifebolg,能让人们重组手机中的文本信息、多媒体短信等,让手机支持更加个性化的多媒体日记方式。在你参加聚会、野游或者是任何令你难忘的时刻,利用这种软件,就能够抓拍图片和短视频,并记录下文字,做成自己的日志。

  而今,手机博客的发展势头堪称迅猛。手机搜索日志,用手机彩信发布网志,用手机WAP阅读博客网志、对网志发表评论、管理和维护自己的网志......这些功能已成为流水线式的作业,快速而方便。


来源:北京科技报

MSN开始日趋博客化 与雅虎、google三强争霸博客

  在网络日志日益风行的潮流下,MSN7.0正式版日前已经正式推出,其最大的改进就是强化的“我的共享空间”(MSN Spaces)服务。而雅虎、google 都在之前推出了类似的服务,这一服务使MSN同前两者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MSN开始日趋博客化

  微软中国MSN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监罗川先生告诉记者,自MSN Spaces 测试版于2004年底推出以来,已吸引了超过数百万用户“申领”个人共享空间。短短几个月内,MSN Spaces 便跻身于全球用户拓展速度最快的博客服务之列。

  在功能方面,MSN Spaces 的用户可以发布个人网络日志、影集、个人音乐列表等。MSN Messenger 7.0中文正式版的推出则强化了与MSN Spaces 的集成——用户可以从主窗口直接进入“我的共享空间”,空间的容量也由原来的10M增加到现在的30M。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个性空间分享大约750张照片。此外,新版本中的MSN Spaces 还新增了50种主题,用户可以更自由地对自己的共享空间进行定制。

  目前MSN全球约有1.55亿用户,据微软MSN部门介绍,目前建设自己的网络日志的用户正成倍增长。

  ●雅虎Google开展类似服务

  前不久来华的雅虎全球首席运营官丹尼尔.罗森格在其演讲中重点提到了雅虎的一个新服务“雅虎360°”——雅虎正把博客作为下一个互联网服务的重点。

  雅虎上个月正式宣布收购了照片社群网站Flickr,这对于雅虎正在建设的“雅虎360°”项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个网民都是一个信息中心,可以把自己的图片、音乐甚至日记抛到互联网上,加入全球范围的交流媒介。”丹尼尔.罗森格说。

  另一国际互联网巨头Google 则早在2003年初就购并了全球最大的博客托管服务网站Blogger.com 的母公司Pyra实验室,这一举动使Google 抢先微软和雅虎进军网络日志领域。虽然丹尼尔.罗森格认为三者的目标用户群各不相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网络日志领域,三强相争的局面已经形成。

  ●国内用户转投商业博客

  随着国内校园BBS开始拒绝校外IP的访问,很多校园BBS上的大量的用户都开始转投这些商业网站的博客旗下。因此在这段时间,MSN上博客数量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商业网站创建这类服务的目的除了吸引用户,增加用户忠诚度之外,另一个目的是使互联网上海量的个人资源可以成为搜索的资源。“目前散兵游勇性质的博客将会因为这些形式出现发生根本改变。”丹尼尔-罗森格说。

  他同时对记者表示,“虽然这不能被称为互联网新经济策略,但这将是趋势。” (记者 陈亮)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辐射埋下健康隐患 比想象中更可怕

傅勇

2005年06月30日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会因为手机产业的刻意隐瞒与回避就可以消失。

  目前全球已开始重视手机辐射问题,并在反复“斟酌”有关辐射的技术标准,但可惜的是,相对于手机的全球普及以及消费者的健康来讲,这种缓慢的“斟酌”已经晚了,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拖沓的场景在很多国家仍将会延续。所以,可悲的不是手机辐射技术标准的缺失,而是应对这种影响公共安全利益机制的缺失。

  全球化时代是跨国公司主导全球经济的时代,大公司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运行的动力体系。类似手机辐射这样的问题,大公司通过对产业隐私的回避,实际上已经侵害了社会公众的权利。

  社会公共健康应该看成是公共产品,比如说,当很多企业都在污染空气的时候,这种公共产品的协调,监护人应该是政府。

  手机辐射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辐射而回避辐射的存在。因为社会的发展不能完全等同于公司群体的发展,而是整个民众的发展。在手机辐射问题上,各国政府有责任加速研究辐射的问题,并向民众提供对称的辐射信息;更有责任给企业制定严格的标准,使企业对民众承担更多的责任,并建立起既服务于社会,也服务于利润的双层责任。因此说,手机辐射不可怕,可怕的是国际社会没有建立起避免类似问题持续发生的快速协调机制。

  现代文明在为人们带来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之时,也使人们陷入“幸福的烦恼”:随着手机使用频率的增加,由手机辐射引发的健康安全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什么是手机辐射

  研究表明,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还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称为手机辐射。

  事实上,手机辐射称为照射更为合理,因为手机使用的频率是在800至1800MHz之间,与X射线或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它不能在人体内产生电离化或辐射能,因此被称为非电离性辐射场。

  手机辐射的大小,在国际科学界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计量标准,就是所谓的SAR值。SAR是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缩写,即比吸收率,也称为电磁辐射测试值,通俗地讲,就是手机辐射对人体影响的大小。

  1990年,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了手机电磁辐射的衡量技术标准。1998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也制定了类似的技术标准,标准中均采用SAR来度量手机电磁辐射的大小。

  ICNIRP的标准得到了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卫生组织的推荐以及绝大部分国家的支持。在我国,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联合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组建的“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制定联合工作组”正在联合制定我国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其中也以SAR作为衡量手机辐射的基本限值。

  手机辐射比想象中可怕

  随着手机持有量的迅速上升,人们对手机辐射可能引发的健康安全问题也开始日益重视起来。不过,目前大多数手机使用者对手机辐射的了解还很不全面,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却表明,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远比想象中更为可怕。

  虽然学术界对手机辐射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其在一定条件下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由西班牙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应用物理学系负责人塞巴斯蒂安教授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现有方法得出的数据显然低估了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塞巴斯蒂安说:“既然电磁场的强度较预期大,对健康的影响也会相应要大。我们估计,电磁辐射的危害会不断累积,在10至15年后,很可能出现更多因使用手机而导致的病症个案。”

  挪威科技大学的博士冈希尔德·奥弗特德尔及其同事对1.2万名瑞典人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同时对5000名挪威人也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这些人都在工作中使用手机。结果,瑞典有7803人做了回答,挪威有2828人做了回答。在挪威参加调查的人中,31%的人出现了至少一种病症,而在瑞典人中,13%的人出现了一种或多种病症。这份研究报告还显示:头疼最容易在打电话后半小时内发生,有时也在打电话当中发生。很多挪威人说,疼痛要在打电话5分钟以上时发生。很多瑞典人也说,打电话5分钟以上会有症状发生。

  在我国,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对手机辐射提出了警示。佳木斯大学物理学教授谢宜臣认为,目前关于手机辐射的争议,其实仅仅是量的讨论,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谢宜臣分析说,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可从众所周知的能量守恒定律来理解。手机主要通过天线向外辐射微波,这种辐射其本质是能量的传播,这些微波能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当它们进入人体器官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它不会灭亡,它把这些能量传递给人体器官,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即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谢宜臣认为,由于手机天线在使用时紧贴头部,发射的微波非常集中,因此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必将引起局部病变。

  科学对待手机辐射

  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试图弄清手机辐射是否会影响人类健康,但研究结果很难被所有科学界认同。与此同时,有关手机辐射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对此,俄罗斯有关专家指出,这是由于研究方法不同所造成的。

  莫斯科医学院专家在俄罗斯《化学与生活》杂志上撰文说,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很多科研小组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因此研究人员无法对这些小组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二、观察期短是此类研究的另一不足之处。某些被怀疑与手机有关的病变发展过程相当长,而现有方法很难确定某些早期病变与手机有何关联;三、部分研究活动可能受到投资方影响。

  尽管现在业界对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但专家们建议,最好不要等到手机辐射有害被完全证实后才采取防范措施。英国全国辐射防护安全委会员主席斯图尔特就曾警告说,关于移动电话技术,我们委员会很关注它对大众健康的影响。虽然手机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装饰品,但不能因为人们都使用,就代表它是安全的。而德国消费者协会的负责人玛琳女士则认为,目前最要紧的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有关手机辐射的控制标准。

  手机是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新型通讯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普及程度也越来越广泛。因而,世界各国对日益严重的手机辐射格外重视,纷纷制定相关法规治理手机辐射环境,而各国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也都在积极探索手机对人类健康所产生的危害,并正在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这种影响。以德国为例,早在2001年7月,德国环境部长就表示,德国政府将加强对移动通信产生辐射的管理,要求从当年秋天开始,手机生产厂家必须在手机使用说明书上准确标明辐射程度。

  一些手机生产商对手机辐射问题同样十分关注。索尼爱立信(中国)公关总监宁述勇表示,作为高端手机的代表,索尼爱立信的手机产品一直在执行严格的手机辐射标准。索尼爱立信所有手机产品在其说明书和产品网站上都标注了辐射值。另外,宁述勇还透露,索尼爱立信已经从一些蔬菜中提取了一种绿色物质用于手机制造,目前正在测试当中。而一向善于解决用户难题的海尔也再次给大家带来了惊喜。据了解,海尔部分型号手机已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中心(CEC)的手机SAR值测试,首批取得了二型环境标志认证,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值,维护了消费者的健康。

  当然,很多产品对人来说都具有潜伏的危险,类似手机辐射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这样的疑问,在高科技迅猛地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背景下出现并不突兀,问题的关键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解决技术的难题,这应当是人类正确对待手机辐射的理性思维。也就是说,人类既不要因可能的危害而放弃文明,也不能就此忽视不理;而是应从研发、使用、管理等各个流程中给予适度的关注。



来源:《经济参考报》

500强“大腕”疯恋博客 雇员、对手爱“探风”

2005年06月26日


  这年头,老板偷看员工的博客不稀奇,员工们竞相跑去老板的博客上探风水、发言论,才是新闻。

  据调查,美国《财富》周刊榜上有名的 500强中,起码有 2成企业的高管人员拥有自己的 Blog。IBM、 Google、HP、苹果、 Oracle之流首当其冲,跟在屁股后头的,还有通用汽车、波音和一大群传统公司。

  今年春季,通用公司决定停产Pontiac和 Buick品牌时,公司副主席BobLutz抢先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这一消息,直接通知交易商和客户。

  而飞机制造商波音的副总裁RandyBaseler,利用博客“王婆卖瓜”功夫也很老练。得知竞争对手空中客车推出 A380机型, RandyBaseler抢先一步上博客向对方猛泼冷水,用大量篇幅对两个公司的理念和产品进行了分析对比,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大老板写博客,果然与普通人“对月伤怀”的小资情调大不同!

  Sun总裁和IBM的博客口水战

  比尔·盖茨曾在去年信誓旦旦,要推出他个人的博客。

  说归说,但全世界“比尔迷”脖子伸了一年多,都没看到他只字片语,倒是比他晚“申博”的Sun总裁乔纳森·施瓦茨,守约开出他的博客。

  每个月有3.5万人点击乔纳森的博客,其中包括他自己的雇员、学生、供货商、分析师、竞争对手和纯粹好奇的外围人士。有人想了解sun微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人想看看总裁去欧洲度假都安排了哪些余兴节目,无数双窥伺的眼睛炒热了乔纳森的博客。

  乔纳森乐得有人去看。“这样我就不必通过演讲和官方声明与外界沟通,当记者们误解我,我也能直接在博客上纠正他们。”

  当然不只那么简单,乔纳森除了“温和地”纠正记者,还在自己的领土上轰轰烈烈地和合作伙伴IBM打起口水战。今年年初,Sun开发的系统平台Solaris10被IBM抵制,对方拒不肯在IBM机器上兼容这个系统。于是乎,乔纳森在博客写了一封“给IBM总裁SamPalmisano的公开信”。

  “……我知道,许多IBM顾客反复给你和你的员工打电话,他们喜欢Solaris10,他们想在IBM的WebSphere,DB2,Tivoli,Rational和MQSeries上使用这个系统。你对此有所保留。于是,这些顾客们‘寻排头’寻到我头上,要我老着面皮跟你当面谈谈这件事情,顾客们觉得你不支持Solaris10,是因为你想把他们局限在IBM自己的操作平台上。

  嘿,技术人员告诉我,IBM的工程师完全懂得如何把Solaris8或者9升级到10,这对他们这样的精英人才来说,不费啥功夫。如果你的机器用SPARC或者X86系统,转换也很容易,根本不需要拖延时间,重新编码。

  过硬的技术就摆在你们公司门口,顾客、合作商和商机排着队拍大门,这年头,哪还有零售商敢跟他们过不去?!

  好了,我们就站在这儿,手持工具,等着帮你拆掉IBM的高墙栅栏……”

  话说到这一步,由不得IBM继续装新娘子害羞状,在记者和舆论的压力下,Solaris10很快通过IBM的“封锁”,入驻IBM每一台机器。

  乔纳森的Blog上不久后就出现“祝贺Sun和IBM打破界限”的新篇章。

  讽刺归讽刺,但Sun的老板也坦白地说,他每次落笔写Blog前,都要经过仔细思考。“我每发表1条信息,就可能意味着我另外写了10条但没有公布。这就是我与众不同之处。我得代表3.2万名员工说话,我必须得谨慎。我不会说‘我讨厌那小子’或‘那个记者是混球’。那样对我可能没什么好处。”

  由于美国证券市场法规FD条例规定,公司必须通过证券交易所声明或者具有公信力的新闻机构,例如路透社,向所有投资者同时批露市场敏感信息,因此乔纳森总抱怨他的Blog不够具有“爆炸性”,无法比拟自己公司另一个Blog红人———“玛丽玛丽十足叛逆”的风趣诙谐。

  “作为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我最大的不利之处,是愚人节时当我想要在博客上发表一篇带劲儿的文章时,难免会想:要不要先请公司的法律小组好好研究一下。”

  Sun总裁乔纳森·施瓦茨博客链接:http://blogs.sun.com/jonathan

  靠博客赢得微软“长官”头衔

  微软高层罗伯特·斯考伯博客链接:http://scoble.weblogs.com

  Blog是个让“小人物”出名的好地方,只要他们掌握足够的“营销”和“包装”知识,走红15分钟不是难事。

  微软的普通职员罗伯特·斯考伯,不仅在网络上惊雷一样红了,还借东风在公司内部“节节高”,从一个底层技术人员爬到“比尔·盖茨一号广播小喇叭”的重要地位,全权负责微软的Channel9频道和网络Blog宣传,帮助老板改善形象。说到底,最初罗伯特开Blog完全是心血来潮,进入微软新人一名,看啥都新鲜,兴奋之余顺手写下普通职员对微软的批评和挑剔。

  这个胖胖的憨厚面孔上架一副老实圆框眼镜的男人管大老板比尔叫“暴君”,把他比作统治着全球近乎98%的“领土”的“独裁者”。罗伯特和所有微软的用户一样鄙视且憎恨这个“暴君”,因为他把自个儿的软件解决方案强加于人,并且通过高利贷式的授权协议盘剥着整个世界。

  “这个世界对比尔的憎恨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暴君’所有的公关活动和慈善事业都不能挽回他的形像。”罗伯特写道。

  或许是他正好点破了大家心底的情绪终端,罗伯特得到圈内外许多“同道者”的认可,4000多个业内人士、1000多个网站把他的Blog加入链接。并且对罗伯特Blog中的许多技术问题和见解进行讨论。

  大家不再好奇地看微软究竟每天加班多久,他们办公室附近的Starbucks新开出的刻录CD业务如何被冷落;了解微软的最新动态和走向,臆想未来微软发展,成为大家点击罗伯特网站的主要原因。他乐于回答每个评论和E-mail,详细解答他人的问题。

  于是,Blog上大家戏称罗伯特为“微软最人性化的长官”。

  没想到,民间议论不久后“上达天廷”,“暴君”看过罗伯特的Blog,亲自打电话邀请下属“进办公室谈谈”,第二天,罗伯特就乐呵呵地成为了微软真正的“长官”一名。

  罗伯特·斯考伯教你如何聪明地写博

  罗伯特·斯考伯认为,在10年内,现在的公关行为将被员工写博替代,外界从公司不同阶层管理人员的博客上,可以了解他们必须知道的信息。

  因此他不仅建议老板比尔·盖茨鼓励员工多写博客,还为他们制定了一整套“博客标准”———公司Blog声明。他提出博客最大的准则是“聪明写博”,除了老生常谈的“不能泄漏机密”,员工主页里还有许多要跳过的大坑。

  罗氏“博客标准”:

  ●尊重现有的保密协定

  ●不曝新闻猛料,不透露机密信息

  ●慎处第三方信息

  ●尊重前任雇主

  ●明确自己的定位

  ●为你自己写博,发文前考虑后果

  ●如有疑惑,向你的上级了解哪些可以写进博中

  ●尊重公司、公司员工、客户、伙伴以及竞争对手

  ●确保写博行为不影响工作(文 /唐爽)

  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新浪今天正式发布"爱问" 搜索引擎掀起争夺大战

2005年06月30日


  本报讯(记者贾中山)搜索引擎服务成为目前互联网行业最热的市场。国际第一大搜索引擎Google的成功吸引着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今天下午,新浪正式发布搜索引擎“爱问”,加入最近风靡全球互联网行业的搜索服务大战。

  搜索———互联网新“钱途”

  搜索引擎是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的最好帮手,每一个网民都离不开。搜索引擎正取代短信成为互联网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国内搜索引擎的市场规模为6.4亿元,随着上网用户的增多和中小企业接受搜索引擎的在线广告推广,2007年预计将达到33.7亿元。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透露,搜索业务已经占到搜狐广告收入的18%,搜索已经成为继网络广告、无线增值和游戏之后的又一利润增长点。

  Google———成功的样板

  本周一,Google股价首度突破300美元大关,从85美元到300美元,三倍以上的股价上涨Google只用了312天。Google的成功模式引来的国内众多互联网公司的注意。国内的三大门户网站已经全力进军搜索服务市场。去年7月初,网易宣布与Google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其全线改版的搜索引擎中引入Google的网页搜索功能,从而弥补网易在三大门户中搜索相对弱小的不足。去年8月份,搜狐推出专业搜索网站“搜狗”,不久又花费近1亿元的代价在搜索中加入了地图搜索功能。今天新浪推出“爱问”,为了强化搜索结果的权威性,新浪还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图盟科技有限公司、四通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中搜在线软件有限公司、北京语言大学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结成了合作伙伴。

  疑问———胜出者难料

  在中文的搜索服务市场上,百度和Google遥遥领先。去年Google向百度注资1000万美元,试图通过两大搜索公司的联盟阻击其他公司的追赶。同时,雅虎中国斥资26亿美元打造的搜索引擎已经在中国落地。微软在屡次收购Google未果之后,索性自己开发搜索服务,MSN搜索引擎目前已经能够支持11种语言,但还不支持中文。面对激烈的竞争,新浪网总裁汪延在给员工邮件中说:“新浪自主开发的搜索引擎上线服务,意味着最艰难的竞争刚刚开始。”



来源:《北京晚报》

研究发现:每周6分钟超强锻炼等同6小时

2005年06月08日



  现代人生活紧张忙碌,经常不得不在工作、家庭、健身娱乐中寻找平衡点。对于那些渴望拥有健康体魄的忙人或懒人来说,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堪称福音。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每星期进行6分钟的超强度锻炼,其健身效果与每周6小时相同。

  根据加拿大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马丁·吉巴拉教授的研究成果,那些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锻炼一族完全可以改变目前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锻炼计划,将时间缩减至每周3次、每次2分钟。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锻炼效果却基本相同。

  不过,短短2分钟的锻炼却非比寻常,要求身体超速运转,锻炼者必须在固定单车上用尽全力,拼命蹬车,每30秒为一组,分4组完成。试验表明,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锻炼功效,锻炼者必须能够忍受超强度运动所带来的不适。研究人员提醒,这种超速锻炼具有一定风险,想尝试的人应该首先向医生或健身指导进行健康咨询。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6月出版的《应用生理学杂志》月刊上。研究过程中,共有23人参加了测试,他们的年龄分别在25岁至35岁之间,男女均有。

  试验中,测试者被要求骑固定单车近30公里,然后计算他们所用时间。第一组中速蹬车,用了2小时;第二组快速蹬车,60秒钟一组,共用了10分钟;第三组超速蹬车,30秒钟一组,只用了2分钟。

  之后,测试者参与了其他锻炼项目。两星期后,3个试验小组被要求重复上述蹬车试验,每个测试者能力都有所提高,而且提高的程度基本相当。此外,其他测试结果显示,测试者肌肉获得氧气比率的提高程度也相同。研究还发现,2分钟的超强锻炼所产生的肌肉酶,与花10倍长时间锻炼所产生的肌肉酶一样多。肌肉酶对于预防二型糖尿病有重要作用。(若含)



来源:《北京青年报》

英权威杂志公布最佳体重指数20.85

张华念

2005年06月28日


  计算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贝克汉姆·维多利亚的身材被英国著名美容杂志《身材形象》评为“过于消瘦”———

  夏季减肥的女性越来越多,但是健康专家建议,并非是减肥减得越多越好,性感的身材需要体重和身高比例相当。

  本周英国著名美容杂志《身材形象》上的一份研究称,著名球星贝克汉姆的妻子维多利亚的身材被认为过于消瘦,被评价为没有太大“吸引力”;性感的身材并不等于拥有像艳星乔丹那样的身材,而需要体重和身高的“黄金比例”。英国的健康专家研究总结发现,完美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是性感的关键指数。

  之前有研究称,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是性感的最重要因素。但是通过对700名英国人和马来西亚人深入调查分析,健康专家认为,体重指数是一个评定性感指数的关键数字,它比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更能灵敏反应女性身材的变化。一般认为,正常的体重指数为18到25之间,超重的体重指数为25到30之间,肥胖的体重指数为30以上。当这个描述身高和体重比例的体重指数为20.85,就意味着这位女性的身材最性感。“因此,减肥的女性就一定要注意自己减肥的尺度了。”专家建议说。但是上面这个标准对于男性来说就并不实用了。

  研究人员还表示,对于不同国家的人来说这个性感指数略微有一些差别,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看看她们的BMI

  姓名:舒淇 身高:168cm 体重:55kg(资料来源sina.com.cn) 体重指数:19.48

  姓名:哈莉·贝瑞 身高:168cm 体重:51kg(资料来源ent.tom.com) 体重指数:18.06

  姓名:藤原纪香 身高:171cm 体重:48kg(资料来源sina.com.cn) 体重指数:16.41

来源:竞报

Tuesday, June 28, 2005

一套令国际营销大师科特勒惊喜的“国产书”

2005年06月28日


  图书市场财经伪书的频频曝光,一方面引起人们对出版道德的担忧,另一方面也使本土财经书籍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由于本土财经书籍既吸收了西方先进经管经验,另一方面也融入了中国固有的财商文化特色,所以更适合中国式管理与营销的需要。蓝天出版社近日推出的“中国策划书系”,便从策划和营销两大视角,全面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策划与营销理念,这一尝试,得到了国际营销大师科特勒的高度评价。

  1984年,一本比较系统的营销书籍《营销管理》,使中国人认识了美国人菲利普·科特勒的名字,以及“营销”和“策划”概念。二十多年来,科特靳一直是国际营销界的一面旗帜,他的营销学理论畅销世界,但他更看重与世界各国的专家进行策划、营销学理论的交流。当他获悉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陈放先生联手二十多位中国顶尖营销策划人士鼎力打造中国“中国策划书系”,从中国本土化的实践研究入手,全面重组一套中国本土化的策划、营销手册之后,欣然担任书系的顾问。他高兴地表示:“这套营销丛书,正是中国企业营销原汁原味的文化再现,它集结了中国当前营销人的现代理念与营销实践。每一位读者在读到此书时都会幸运地感受到中国企业营销的前沿风暴。”他把这段话放到他为本丛书所做的序言中,并向中国读者广泛推荐此书。

  “中国策划书系”全套分为营销和策划两大系列共十二种,包括《餐饮营销》、《房地产营销》、《食品营销》、《营销教练》、《金融营销》、《医药营销》、《营销策划学》、《策划学》、《文化策划》、《教育策划》、《品牌策划》、《广告策划》等图书。它是国内第一套根据行业细分而出版的营销学丛书,在对行业的营销策划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辅以成功案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它理论基础——“K营销模式”,是依据中国市场的实际以及现代的科学方法总结出来,具有中国性、野战性、应用性、交叉性、复合性的特点。

  “中国策划书系”的出版,是我国营销、策划走向行业细分化、理论系统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策划书系” 蓝天出版社 主编/陈放 2005年5月出版 总12本 总定价:450元



来源:人民网

Monday, June 27, 2005

EBAY EYES INTERNATIONAL MARKETS

Associated Press as presented by the Globe and Mail, 06/24/05


From his home in Shanghai, China, Wang Yun runs a business selling stamps and coins to customers glob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Birgit Conlen ships peanut butter, kids toys and hot-dog mustard to buyers in Europe and Asia.


Wang Yun and Conlen have a common bond. They're part of a growing band of small businesses which have bypassed traditional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opted for a more unusual medium: eBay Inc.



EBay, which celebrates its 10th anniversary this week, is an iconic name in on-line auctions. Last year, about $4.2-billion (U.S.) in cross-border trade passed through eBay. That accounted for about 15 per cent of the total value of goods exchanged on eBay in the fourth quarter, up from between 10 per cent and 12 per cent in previous quarters.



Although this avenue of growth brings unique problems for sellers — such as customs and local laws — it also highlights how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markets are to eBay's continued growth, which some fear may be slow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mpany already operates local sites in more than 20 countries and plans more expansion abroad, though won't specify where.



EBay said it sees huge potential in cross-border trade; it gives its developed markets opportunity for growth, while bringing liquidity and selling opportunities to newer markets. The company, which gets its revenue from fees paid by sellers, said the possibility of exploring new markets abroad makes eBay more attractive to these sellers.



EBay spokesman Hani Durzy said the on-line marketplace helps match accessible products in one market with others where they're scarce, thereby opening those markets to new businesses.



"There are a more unique set of products available to buyers. Also, it provides economic opportunities for sellers who may be in places where the market isn't functioning as well," said economist Patrick Bajari, who has researched the company's auction format.



About 70 per cent of trading still takes place through the auction-style format on eBay, rather than fixed-price arrangements. Bajari said auctions help sellers establish a price for a product which is tough to value and helps them collate information.



For eBay, one of the big benefits of cross-border trade is the growth opportunities it offers to its sellers in its more developed market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Saturday, June 25, 2005

硅谷精英对中国高科技的傲慢和偏见

文章来源: 方兴东/中国博客 于 2005-06-25

中国高科技热度持续升温,大牌VC的大腕们开始频繁飞降中国。对于全球高科技的圣地——硅谷而言,中国势不可挡的趋势,令他们心潮澎湃,滋味万般。这个时候,就如同90年代中后期的互联网热潮一样,人们的态度和观点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对于中国的认识处于一种非理性阶段。他们对中国热又爱又狠,又怕又妒。一些人强烈认为中国高科技崛起是“中国威胁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人认为中国高科技崛起完全是一时泡沫。还有一些人对于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和企业家依然有着深深的偏见和不屑。当然,更多务实的人已经开始认真部属中国的投资策略。
托尼•帕金斯(Tony Perkins),是AlwaysOn网站总设计师和主编(Creator and Editor In Chief),一直是我偶像级的硅谷人物。2004年5月在伯克利参加会议期间,我还专门拜访了他一次。大家在酒吧谈兴不错。今天看到他在 AlwaysOn写的长篇文章,历数中国高科技发展的“七重罪”,其实没有什么新意,无外乎各种负面批评的综合集成,比如包括政治因素、知识产权问题、环境污染等,抑中国而扬印度。读完了不但没有特别的感触,而只感觉到作者深深的偏见和成见。不知道托尼•帕金斯是否来过中国,但是从文章看,他对中国的确是太不了解了。显得十分外行。

帕金斯不是以股市预言家著称,他真正擅长的还是高科技媒体。他是这方面当之无愧的先知先觉者。1988年,他创办了《Upside》,这是第一本完全从商业角度去反映高科技产业的杂志,超越了传统的IT专业媒体,开辟一条全新的IT媒体之路,很快成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杂志。几年后,由于思路分歧,帕金斯离开了《Upside》,另外创办了一个新的杂志,但是帕金斯绝对不会办一个类似《Upside》的杂志与其竞争。

帕金斯再次走在趋势之前,超越商业,而立足高科技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这就是《红鲱鱼》。1993年,这本杂志一出手也是震动业界。整个90年代后期,人们都如此比喻:如果说《Upside》是科技领域的《福布斯》,那么《红鲱鱼》就是科技界的《Barron》(财经权威杂志),是科技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两本必读之刊。。这两本杂志开拓出两条全新道路,引来全球各地无数的模仿者,包括后来火爆一时的新经济媒体,都没有超越这两本杂志的框架之外。

多少年高科技媒体的生涯,以及技术和投资评论的浸润,托尼•帕金斯的业界人脉关系自然无与伦比。无论是乔布斯、钱伯斯等硅谷的大腕,还是盖茨、戴尔等硅谷之外的美国高科技精英,包括Sony、三星等公司的CEO,都是他的老朋友。

但是,今天看到托尼•帕金斯的新文章,我的这个偶像好像一下子矮了很多。在中国趋势面前,任何个人偏见只能凸现自己的狭隘,而不可能影响趋势本身。

“廉颇老矣”,这是读完“七重罪”文章后的真切感受。


七重罪——Are You Ready for the Chinese Revolt?

While technology execs and venture investors from all over the globe rush into the arms of the mighty Chinese dragon, AlwaysOn reflects on seven sins that just might start a revolution.

On a recent trip to Tokyo, we met an investor of Indian heritage, who grew up in Hong Kong, was educated in the US and England, and now travels the world doing business deals. He explained that he was advising his family to move thei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plants from China to India. Why? Because he thought the politic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operating in China were too high. In other words, he feared a peasant revolt.

This is, of course, merely the opinion of a single businessman, but his story led us to reflect on what’s really behind the Bamboo Curtain. The Chinese peasant population is undergoing great change. The current move of millions of Chinese peasants to the cities, to work there for 50 cents an hour, represents the greatest migration in human history.

Right now, Silicon Valley is running hard at China. VCs insist that their portfolio companies have China strategies, and all the big tech brands are “out-tasking” to China. People are so pumped up about finding a way to cash in on the China boom that there has been talk of a “China bubble” for some months now.

Behind this mania, a growing stream of cash and resources is pumping into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now manufactures and develops software in China, and buys tons of Chinese goods, resulting in a $162 billion trade deficit with the mighty dragon. (As this issue was going to print, US Treasury Secretary John Snow indicated tha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would give China six months to make its currency “more flexible,” to help rebalance trade, or it would name China a “manipulative trading partner” in its report to congres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also the second-largest owner (after Japan) of US debt, with a portfolio of almost $200 billion in T-bills. A change in their appetite for US Treasury bonds could send interest rates soaring.

For those wondering if and when China could economically cruise past the United States, let’s look at some numbers. By 2050, China is projected to have about 1.5 billion people, about four times the 400 million inhabitants then projec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ccording to professor Jeremy Siegel of 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for China to achieve half of the per capita income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middle of the century (something that Portugal and South Korea have already attained), the Chinese economy would have to be almost twice as big as the US economy. To realize this growth rate, China would on average have to grow 3% more per year than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last 25 years, China has grown at almost double that rate. So for the Chinese Super Boomers interviewed for the youth survey [see page 34 of the magazine], their dream of helping China become a major economic powerhouse in the world is very possible, and even highly likely.

Proceed with caution

The bottom line is that (like most developed n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i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China. With its booming economy and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nuclear arms, China may soon be the second great superpower. So it’s smart to take our Indian friend’s advice and ponder China’s political risks. AlwaysOn’s bias is for free and democratic societies, and the fact that China is neither presents us with serious problems. We came up with a list of what we refer to as “China’s seven deadly sins,” which we present here. We’ll also serialize and post this list here on the AlwaysOn Network once this issue reaches readers, where we hope it will spark intelligent debate in the AlwaysOn community. We believe these legal, business, and cultural “sins” put China’s road to prosperity at great risk. We also think that any combination of these human, business, and societal violations could cause political upheaval from internet-empowered Chinese youth.

for more:


http://www.alwayson-network.com/comments.php?id=10756_0_5_0_C

Thursday, June 23, 2005

功成名就—盛大董事长陈天桥:想停下来写小说

侯继勇

2005年06月12日

  《21世纪》:有没有爱好的体育运动?

  陈天桥:真想有一项体育特长,像唐总打篮球那样。有时候也想培养个爱好,但不成,事太多。如果说有爱好的话,那么唯一的爱好就是工作。

  《21世纪》:那你周末都怎么过?

  陈天桥:我会有意识地抽出时间陪父母,陪妻子或是家里其他人出去度周末。不会走太远,就是上海周边的地方,比如杭州,开车几个小时就能到。去年孩子出生后,周末有时间都用来陪孩子了。

  《21世纪》:孩子出生后,你有哪些改变?

  陈天桥:买新房了,不与父母一起住公寓。买新房是为孩子而奢侈,我们不能由着自己,得由着她。另外,孩子出生后,我有意识的不加班了。如果晚点回家,得向家里人“请假”,与当年不一样了。

  《21世纪》:当年是什么样子?

  陈天桥:当年很不容易,常加班。刚刚代理《传奇》那阵(此时刚与中华网分家),中华网留给我们的现金就10万美元,付完ACTOZ的授权费,基本上就全部花光了,剩下的钱不够两个月工资。

  而我们还得找销售代理、找带宽、找服务器,缺一样都不行,而每一样都缺不了钱。公司当时还有50多个人,大家总不能干活不吃饭吧。更重要的是,公测就在眼前。

  盛大进行了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裁员,50多人剩下20多个,留下来的员工也得降薪,从每月8000元降到3000元。现在想着都心酸,但没有办法,公司得生存。他们离开时,我就想,不能共苦,但千万得同甘。于是,公司状况一好,我马上就把他们招回来了。

  《21世纪》:那时候觉得苦吗?

  陈天桥:那时候大家苦中有乐。跟韩国人签完约后,公司上下都开始忙了起来。《传奇》还在内测时,大家都跑来玩,为《传奇》挑毛病。

  事实上,那时候我心里也没底,因为前途还很难判断。在盛大之前,中国还没有一家成功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当时,市场上还出现了竞争者,比如《石器时代》。

  陈天桥:印象最深的是黑客攻击盛大服务器,用户资料被盗取。都半夜了,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我一下子惊醒了,全身冷汗。后来,我夜里再也不敢听到电话声,怕心脏受不了。

  大家都看到了盛大现在的风光,但盛大其实是劫后余生。劫后余生没什么不好,经历了寒冬,我们抗风险的能力更强了。

  《21世纪》:现在盛大容易了?

  陈天桥:现在也不容易。上市之后面临的对手不一样了。把眼光放在国内,觉得盛大很大,放眼全球,盛大却很小。

  《21世纪》:记得你想过写小说,你觉得创业与小说相比,那个更容易?

  陈天桥:确实想过写小说,还想过从政。因为觉得写小说能影响很多人,从政能给很多人带来好处,那种感觉不错。但不知道写小说与创业哪个更容易,因为没有试过。我今后某一个阶段,比如公司做大了,就可以请职业经理来打点,然后尝试写写小说。也许,那时候能告诉你答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遭遇下岗—惠普前CEO费奥瑞娜:我为自己的经历骄傲

  本报记者 周杨 综合报道

  上周六(7日),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Co.)前CEO卡莉-费奥瑞娜(CarlyFiorina)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农业科技州立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她说,回想在惠普的5年,自己没有丝毫的后悔,她现在的心境非常“宁静安稳”。

  此次演讲是费奥瑞娜在被惠普董事会“驱逐”后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50岁的费奥瑞娜开玩笑说,她现在开始重新准备简历、添置新的面试套装,等待面试的机会。

  一直受到歧视

  费奥瑞娜在演讲中说到:“许多人都问我失业后感觉如何。我要说,我对自己经历过的人生感到自豪,虽然我犯过一些错误,但我并没有后悔。”

  这次演讲其实在费奥瑞娜从惠普离职前就已经安排好。后来,费奥瑞娜打电话给校长詹姆斯-雷尼克(James Renick),询问学校是否还希望她来作演讲。雷尼克回答说:“卡莉,和以前相比,你现在或许跟这些学生有更多的共同点。”

  费奥瑞娜表示,作为女性,不论是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还是在惠普,她都感受到了歧视。作为惠普67年历史上首位外来CEO,费奥瑞娜告诉听演讲的学生们,“或者花一辈子的时间抱怨那些测试,对蔑视和不公平表示愤怒;或者选择跳出来。”

  1998年~2004年间,《财富》杂志一直将费奥瑞娜评为商界最有权势的女性。她拥有斯坦福大学历史和哲学学士学位,并分别在马里兰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往事如烟

  在惠普担任CEO期间,费奥瑞娜一直与惠普创始人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之子沃尔特-休利特(Walter Hewlett)在收购康柏一事上存在分歧。休利特曾经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上发动宣传攻势,向惠普股东阐述反对收购康柏的种种原因。

  今年2月8日,惠普董事会以费奥瑞娜在斥资189亿美元收购康柏电脑(Compaq Computer Corp.)之后,没能实现盈利目标为由,将其驱逐出惠普。4月1日,ATM机生产商NCR公司的前CEO马克-赫德(Mark Hurd)接任惠普CEO。

  费奥瑞娜在惠普掌舵的5年期间,惠普股价下跌了55%,公司利润增长停滞,个人电脑业领头羊的位置也被对手戴尔(Dell Inc.)抢去。自从费奥瑞娜离开后,惠普股价在NYSE(纽约证交所)上涨了3%,下周惠普即将发布第二财政季度的利润报告。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人民网>>IT>>新闻>>互联网 2005年05月13日

非常时期—从"少帅"到阶下囚 孙宏斌谈与柳传志之间的恩怨

肖宾

  从激情澎湃的联想“少帅”到身陷囹圄,再从“阶下囚”风云再起,竟十年之力缔造出国内规模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顺驰集团,大荣大辱、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孙宏斌这辈子算是都体验过、经历过、品尝过了。

  6月初,孙宏斌在北京长城饭店对记者讲述了自己四十年人生的几个片段。

  少小离家 1963—1988

  “我们家共是兄弟四个,我是老大。我离开家是比较早的,十三四岁从上高中起,我就开始离开父母了。像当年高考填志愿以及以后报考研究生时,都是我自己做的主。”在谈及家庭问题时,孙宏斌惜字如金,言谈显得颇为顾忌。

  1963年出生的孙宏斌先在武汉读了大学本科,接着在清华大学读了研究生,所学的专业都是水利。“后来,等到我办顺驰的时候,我的一个弟弟也在顺驰干过一段时间,但后来被我劝走了,没办法,有这种亲戚关系在公司里没法处好。”

  两年联想 1988—1990

  “在到联想前,我先在一个单位干过一段时间,1988年,看到联想的招聘启事,觉得是实现价值的机会,便投身联想。”

  很快,孙宏斌便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分管联想北京以外的所有业务。其时,郭为是联想公关部主任,杨元庆还是联想的一名工程师。1990年,孙宏斌被认为有从联想独立出去的企图,柳传志从香港联想飞回,整肃联想。在极短的时间里,孙宏斌被判刑入狱。

  “现在回想起来,在联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局,主要是性格问题,我和柳总的性格都太强了。”

  四年牢狱 1990—1994

  “刚进去的时候,你肯定是想不通,这没法想通。但后来,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我光在看守所里,就呆了两年半啊,每一天都很长,但每一天都是一样的,过一天跟过一年一样。”

  其时,孙宏斌的长子刚刚出生不久,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丈夫已经在高墙之内,孙宏斌妻子当时之不易,可想而知。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监狱里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了这种经历后,人会成熟、宽容很多,以前要有人背后说我坏话,我肯定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样呢!要怎么着、怎么着的,但有了这种经历后,不会了。”

  十年顺驰 1994—2005

  从监狱出来后,孙宏斌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和柳传志握手言和。据说,当孙宏斌妻子听说了他与柳传志聚会后,她哭了,说你忘了受的苦吗?孙宏斌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沉默。

  1994年,孙宏斌创办顺驰。当年8月,顺驰想获得比常规更快的发展,孙宏斌向联想借款,柳等人当即同意借出50万元。

  1995年初,在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的支持下,顺驰和联想集团、中科集团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998年,联想和中科集团将全部股份转让给顺驰,公司更名为天津顺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顺驰和联想旗下的融科智地房地产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新公司。

  2003年,顺驰开始全国化战略,当年12月顺驰以9.05亿元天价拿下北京大兴黄村地块,轰动京城。

  回首前程,孙宏斌感言,“总的说来,我对联想还是感恩的心情多一些。”

  未来岁月 会做慈善

  现在的孙宏斌已经不太直接参与顺驰的具体经营事务,每年都有几个月时间生活在美国,和妻子儿子在一起。

  “现在我的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了,只会说汉语,不会写汉字。也不知道自己父亲都做过些什么事,过得很开心。我现在没打算着以后把公司什么的,非要传到下一代手里,随他自己,只要他开心,管他最终做哪行呢!”

  “以后,我肯定会着手于慈善事业,决不会把钱捐出去就不管了,到时候要办一个基金会,找专门的团队负责。”

  孙宏斌话语录

  在业界,孙宏斌最以直言无忌著称,言别人之不敢言,言别人之不想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孙宏斌就自己的直言性格表示,自己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弄得你好我好大家好,但这样会很累。从长远看,有什么就说什么,对人对己都好。

  “小孙,你要我还是要那几个青瓜蛋子?”

  “我要那几个青瓜蛋子……柳总,我把他们开除以后,我在这个部门威信何在?我没法管了,我干不了。如果他们真有问题,我肯定会开除他们。我对他们评价不坏,你并不了解他们。”

  ———1990年,孙宏斌时任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因当时孙宏斌对企业部的管理模式与联想企业文化发生激烈冲突,经过多轮交流无效后,柳传志最终让孙宏斌做出抉择,孙如是回答。随后,1990年5月28日,孙宏斌被警方羁押,其后,被海淀区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以刑期5年。2003年10月22日,海淀区人民法院改判孙宏斌无罪。

  “如果想不开,我出来以后拎着把刀子就把柳传志给宰了,但是你拎着刀子,谁也不敢跟你打交道了,你这一辈子就永远没戏了。但如果你把这件事划得开的话,有什么事还能划不开呢?所以你必须划得开。”

  ———1994年出狱后,孙宏斌首先与柳传志会面,握手言和。得知该消息后,孙的朋友就此提出疑问,孙如是回答。

  “我们可能超不过,但是你总得让我们有理想吧。”

  ———2003年8月,中城房网会议。孙宏斌放言:“顺驰今年销售额要达到40亿元,我们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也就是要超过在座诸位,包括王总(指万科王石)。”王石反驳道:“你不可能这么快超过万科,是不是要注意控制风险?”孙宏斌如是回答。

  “十年前,我刚从监狱出来,我什么都没有,就算做不到第一,我怕什么!”

  ———2004年8月,博鳌论坛。王石在发言中频频指向顺驰,如规模不要追求得太大,资金链不要紧绷、不留余地,否则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影响,天天加班都没用。其后,多名地产界大腕也纷纷向孙宏斌“发难”。

  孙宏斌随后做出激情演讲,其间,眼中几度含泪,在做出如上回答后,孙在演讲结束时高呼,“经历了狂风暴雨之后,顺驰终将成长为参天大树!”孙宏斌的表现让在场的几百中小开发商情绪激动,并报以疯狂的掌声与欢呼。

  本报记者 肖宾

  《京华时报》(2005年6月13日第B34版)

  与齐天大圣有一拼(记者手记)

  孙宏斌,现实中人;孙悟空,神怪中人。之所以把孙悟空和孙宏斌联系起来,不是因为二者都姓孙,而是因为他们有几分相像。

  孙悟空师从菩提老祖,学得一身通天彻地的本领,养成个桀骜不驯的性格;孙宏斌少小离家,独自闯荡,清华大学中修得硕士文凭。

  孙悟空洞府门口树着一面大旗,上书四个大字“齐天大圣”,一根如意金箍棒打遍天宫无敌手;孙宏斌在联想操控大权,发起《联想企业报》,并斥联想当时的“主流媒体”《联想报》为下流小报。

  西天佛祖收得孙悟空,压于五行山下,一压就是500年;柳传志整肃联想,孙宏斌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得刑期5年。

  受菩萨点化,孙悟空保得唐僧西天取经,因防孙悟空野性难驯,观音传下“紧箍咒”,从此猴王不再“逞能”。1994年,出狱后的孙宏斌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与柳传志握手言和。据说,当年听说这个消息后,孙宏斌的妻子哭了,她说“你忘了受的苦吗?”孙宏斌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沉默。从此,孙宏斌的人生由“想做什么做什么”的阶段跨进了“该做什么做什么”的阶段。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终于熬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经过十多年打拼,如今的孙宏斌已是中国地产界的风云人物。

  本报记者 肖宾

  《京华时报》(2005年6月13日第B33版)

创业时期—张明正:不怕面子不面子 创业是为了救赎自己

维尼

  “大家注意看,我数123之后,这东西就会粘在我手上。”张明正右手握着奖座,边说边用左手指着,把台下观众的目光导引到他的右手上。“1,2……3”他猛地松开右手手指,奖座真的粘在手掌上没掉下,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这可不是魔术表演,而是在“亚洲最佳商业领袖”颁奖典礼现场,台上是刚得到“年度创新人物”奖项的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以及他得奖致词的随兴表演。那一晚,他少见地穿上西装打领带,一改平日POLO衫休闲裤风格。“因为主办单位特别叮咛着正式服装。”他顽皮地笑着说。

  今天的全球高科技行业中,很少有人不知道“趋势科技”的董事长张明正。他有传奇般的成功故事,在十几年内,以5000美元在洛杉矶创业,几经沉浮,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软件公司,其市值达70亿美元,被权威杂志评为全球前100名最热门上市公司之一。而他本人曾连续两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推选为“亚洲之星”。

  ■不怕面子不面子

  张明正出身贫寒、自小贪玩调皮。初中与高中阶段,他都是在“后进班”念书,因为成绩太差,没少挨老师的罚。第一年考大学失利,补习之后第二年才考上台湾辅仁大学应用数学系。

  张明正从不讳言这段经历,他说这正造就了他不患得患失、勇于应付困境的性格,一向以“输得起”的态度看待生活。用他夫人陈怡蓁的话说,“他觉得人生里他本来就是一个loser(输家),所以他不怕失败,也没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问题。”

  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随着趋势科技的逐步完善壮大,张明正更是把“输得起”、“敢于失败”作为企业文化在员工中推广,他说“经营风险重重,当今尤甚。但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让员工失去失败的勇气。”尤其在高科技领域里,失败的例子俯拾皆是。于是,这位当家人在培养人才的做法中有所谓“深海游泳训练”,把人才丢到深海里,置之死地而后生。不过,在这样做的时候,岸上会有救生圈随时准备抛出,那就是公司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容许犯错、不怕失败的哲学。

  ■员工以拿他开涮为乐事

  张明正的夫人陈怡蓁坚信,在张明正血液里一定含有大量“变动因子”(所幸他对夫人还算忠诚)。他总是挑选别人没做过的事去尝试,即使别人做过了,他也要再试探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可以达到目标。而这正是与他“输得起”的乐观性格是互动、互为因果的。

  他开车旅行时,不喜欢按图所示,老是在寻找新的捷径,即使迷路也会庆幸沿途风景不一样。

  他是个因为兴趣、个性,而为创业而创业的人,这使他有一颗赤子的童心,希望大家能和他一样因为兴趣、因为快乐而工作,所以常挂在他嘴边的两句话是“Enjoyy-ourwork(享受工作乐趣)”,“Havefun(找些乐子吧)”。

  “探索本身就是很有乐趣的,思想的探索更是。我每次到学校演讲,很多人都问我,如果要创业,在学校时该做什么准备?我一贯的回答都是,尽情谈恋爱、开派对、跳舞娱乐,偶尔也记得读读书就好。那么急做什么?重点是趁在学校的时候一直探索自己,做一些奇怪的事情,了解自己,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才重要。”张明正这样对记者说。

  “乐在工作”,“找些乐子”真的成为了趋势人工作的原动力,所有人都努力向张明正一样,工作时全力以赴,玩乐时甚至可以没大没小,敢拿张明正开涮。

  ■够酷够另类也够偏执

  看过趋势科技的征才广告吗?这是由他亲自撰写的:“只要你是———爱穿牛仔裤,爱喝可乐,爱穿拖鞋在办公室走动,喜欢自己写的程序被全世界百万人使用,并且———不怕挑战,更不怕被挑战,我们欢迎你———赶搭趋势科技列车”。从1995年开始,这则广告沿用至今。

  乐观好玩,信奉找乐哲学的张明正经常寓教于乐。1998年8月,在台北一家饭店举办的“上市庆祝派对”上,当时台湾的趋势公司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人心涣散之态,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张明正竟在这个全着晚礼服盛装、气氛庄重的派对上,出其不意以无袖T恤、马裤,鼻环、耳环的伦敦朋克族打扮出场。除了活跃气氛、好玩之外,更宣扬了“趋势”敢于改变、勇于与众不同的文化,顿时令公司上下士气大振!

  张明正善变,他自认为从小就不是很有恒心的人。他酷爱魔术,总会在会议上炫耀一下新学的魔术;他爱探险,曾穿越亚马孙丛林,在冰岛钓鲑鱼;他喜欢追逐潮流,经常穿儿子的外套。然而他又有专一的一面。

  英文普通、日文不流利,张明正却能打入最难的美日市场,接下来并进入全球市场,凭借的是他对创业和做软件的偏执。创业过程对张明正是一场人生试炼,而创新成果则是伴随的副产品。

  2002年,酷爱旅游的张明正和家人开始了向往已久的“西藏行”。他们伫立在海拔5150米的喜马拉雅圣母峰,由于暴风雪的突然降临,登顶的计划没有成行,仰望着8848米的极顶,张明正心里顿时有了一番全新的领悟:人类是如此的渺小,想要登峰造极是如此的困难!

  在商海一路走来,张明正凭借着自身的感悟,始终善变却始终平和。

  ■创业是为了救赎自己

  成长过程中,父亲一直对他严厉,与父亲对抗则让他更清楚自己要什么。趋势在日本上市时,已中风的父亲撑着坐飞机赶来,要看儿子上台。父亲过世时,张明正流下眼泪,深悟创业是为了救赎自己。

  “我最近在看李安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他书里讲道从小他总达不到父亲的期望,每次回台湾,回家就很紧张。当他看《毕业生》这部电影,终于找到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我觉得自己的经验跟他太像了,他小时候也住过屏东,让我看了更高兴。于是,对我而言,做生意也是一条救赎之路。”张明正这样说。

  等到自己儿子长大,热爱摇滚的张明正一度非常反感儿子迷恋的RAP(饶舌歌),看了《八英里》后,他开始了解RAP歌手的生活。现在,“我已经不听摇滚了”,张明正说,“RAP有时听起来真的像一首诗一样。”

  “人生最难的就是做你自己,了解自己,创新就是不断找到你自己的过程。”张明正给创新下了定义。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学生时期—乔布斯:辍学是一生中做出的最为明智的选择

 6月14日消息 苹果计算机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周日在斯坦福大学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进行演讲时说,从大学里辍学是他这一生做出的最为明智的一个选择,因为它逼迫他学会了创新。

  在这个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上,乔布斯还对近5万名毕业生说,一场与一种罕见胰腺癌的较量使他再次感受到了充实地过好每一天的意义。

  乔布斯对操场上挤的满满的毕业生、校友和家长们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最好别把它浪费在模仿别人这种事上。”

  现年50岁的乔布斯回忆说,当初他考上奥尔良州的里德大学以后,仅在学校呆了8个月就辍学了,因为学校的收费对于他那个工薪阶层来说实在太昂贵了。他说,他真正接受教育是从参加那些培训班开始的——不拘什么培训班,只要他感兴趣他就参加,包括书法课。据说他在参加这些培训班时生活上吃了不少的苦头。

  乔布斯也再次讲述了在他父母的地下室里创建苹果公司的故事,以及当他30岁时被逼离开该公司的经历。

  “我成为了公众眼中的一个失败人物,当初我甚至考虑过逃离硅谷,”他说。

  不过最后他还是留了下来,并创建了皮克斯电脑动画公司(该公司已发行了无数个流行的电影,如《海底总动员》和《怪兽公司》等)。

  “这是味道很苦的一味药,但我想病人需要它,”乔布斯说。

  乔布斯说,当时他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时,医生告诉他他只有3到6个月的生命了。他是后来才发现他患的只不过是一种罕见的但可以治愈的疾病——但他还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记着人总有一死是避免总担心失去什么最好的方法,”他说。

  就在毕业典礼举行之前,一架由环境保护组织“计算机回收行动”租来的一架飞机飞过了体育场的上空,后面拖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Steve, don't be a mini player — recycle all e-waste.”(乔布斯,别只满足做一个“迷你”玩家——回收所有的电子垃圾)。该组织这是在督促苹果公司进一步加大回收废弃电子产品的努力。(云雀)



来源:赛迪网

Thursday, June 16, 2005

十大健康习惯 你有几个?

  1.吃一顿营养的早餐   早餐是激活一天脑力的燃料,不能不吃。许多研究都指出,吃一顿优质的早餐可以让人在早晨思考敏锐,反应灵活,并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研究也发现,有吃早餐习惯的人比较不容易发胖,记忆力也比较好。
  2.每日5蔬果   这是1991年,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和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推动的全民营养运动。根据调查,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可以减轻癌症与心脏病的风险。建议你,把蔬果放在最容易看到、随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提醒自己多吃蔬果,也可以把蔬果切丁,当做点心,代替那些会令你发胖的饼干、零食。
  3.每日运动30分钟   许多研究都指出,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得到运动的好处,包括:预防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忧郁症等,甚至有研究指出,运动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增强自信心。如果你很久没有运动,建议你循序渐进,慢慢增加长度与强度,可以从最简单的Walking运动开始,每天快走20~30分钟,持续走下去,一定能感受到许多好处。
  4.用牙线剔牙   用牙线剔牙,不只可以降低蛀牙的机率,还可以保护你的心脏。根据美国牙周病学会指出,罹患牙周病的人比一般人容易罹患冠状动脉疾病。
  5.把大自然带进屋内   静听雨打落叶的声音,或望着鱼儿在水中优游的模样,都能给人安详宁静的心境。专家指出,与大自然结合的感觉可以减轻压力。在家中或办公室中种植盆栽,或养一缸鱼都是不错的建议。
  6.戒烟   抽一根烟会产生超过4000种化学物质,其中40几种会致癌,吸烟者死于肺癌的人数是不吸烟者的16倍。戒除吸烟的习惯,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利,也是对家人爱的表现,因为二手烟比一手烟还毒,已被WHO列为头号致癌物质,而孩子往往是二手烟最大的受害者。超过四分之一的婴儿猝死是因为父母吸烟,导致婴儿吸入二手烟引起的。二手烟也会增加儿童气喘的次数,且加重病情。
  7.吃饭时把电视关掉   研究儿童肥胖和收视习惯的学者发现,儿童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通常会容易导致肥胖,且会延长收看电视的时间高达70分钟。所以不管大人或小孩,吃饭时,最好关掉电视,专心的吃饭,好好享受桌上的食物。
  8.要工作也要娱乐   只知埋头工作,容易热情缺缺,不妨放轻松一点。准备一本剪贴簿,收集漫画、笑话等等幽默的材料,每天不时拿出来翻翻,让自己开怀大笑几声。也可以在工作以外培养一些兴趣,缺乏娱乐,是很难为自己打气的。
  9.再忙也要和家人聊聊天   美国心脏病权威,曾任前美国总统柯林顿医疗顾问的欧宁胥(DeanOrnish),历经数十年研究发现,拥有亲密关系可以预防与减缓心脏病,甚至可以提供生命坚强的抵抗力。不管外在生活多么多采多姿,每个人都需要拥有可以打开心扉,分享心事的亲密关系。所以不管再忙,每天也要和家人聊聊天,滋养彼此的亲密关系。
  10.让自己有好睡眠   好的睡眠品质比睡眠时间的长短更重要。几个步骤可以让你睡得更甜美:   1、先整理床铺,把棉被、枕头打理到最舒适的状态。   2、以自己最自然、最舒适的姿势躺好。   3、躺平后,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用感觉从头到脚扫描一遍,看哪个部位紧绷,再试着放松下来。   4、如果心里还想着工作,可用数息法,想象自己呼吸时,把负面的情绪吐出去,然后把正面的能量吸进来,来回呼吸几次,直到心情平静。   5、全身心放松,渐渐入睡。

Tuesday, June 14, 2005

北京养车一年两万:油费、维修、停车前三位

文章来源: 新华网 于 2005-04-14

时下,养车成本成为购车人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北京零点前进策略咨询公司与Sohu汽车频道新近联合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当前家用轿车年养车费用约为19908元,日均55元;车均年行驶里程为15127公里,百公里平均油耗8.77升。

2005年3月,北京零点前进策略咨询公司与Sohu汽车频道联合进行了关于养车费用的联合网上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到家用轿车的日常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各项费用支出,超过1万两千名车主参与了在线调查,为了能够比较客观的研究养车成本,以下分析选择了约3800名2004年前购车、车辆实际使用时间一年以上的车主的有效问卷。 由于进入中国家庭的历史还很短,有车族拥有一辆车的比例非常高,因而在车辆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购买目的可能又相互交叉,也就是说一辆轿车既可能出现在写字楼也可能出现在幼儿园门口,还可能出现在菜市场。这种同一车辆使用用途多样性的特点表现在行驶里程上,就是车辆在实际行驶里程上差异不是特别的显著。

从总体上看,轿车行驶里程在各区段分布比较均匀,家用轿车车均年行驶里程为15127公里。 翻翻汽车的技术参数表,好像没几辆车的百公里油耗超过8升的,更不用说10升了,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本次调查发现,仅有8.4%的受访者的车百公里油耗在6升以内;百公里油耗不到8升的仅占受访者总体的30.5%;更多的受访者的百公里平均油耗在8升以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家用轿车百公里平均油耗为 8.77升。 按目前北京93号油价每升3.92元,家用轿车年均行驶里程15127公里,每百公里平均油耗8.77升算,家用轿车年燃油费用大约为5200元。

车只要一启动,就会有磨损,所以车辆保养维修是大多数车主的必修课,由此产生的费用也为数不小,并且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克扣的。在参与调查的车主中,31% 的车主的月维修保养费用在200元内;其次是22.1%的车主的月均维修费用在200-300元;月均保养费用最多的1000元左右,占11.7%;平均月维修费用为375元,年维修保养费用大约为4500元。

近两三年轿车的数量迅速增长,在很多城市,车辆数量与停车位数量之比已经是10比1甚至几十比一,很多的车辆无位可入。本次调查发现,有30.6%的车主不需要交纳固定停车费用;而缴纳固定停车费用最多的是每月200元以下的档次,大约占37.8%;其次是200-400元每月的占14.2%,平均每月固定停车费用为218元,变动平均费用每月平均大约为111元,一年下来平均停车费用支出3948元。

车辆上牌和年审的时候有关部门只要求上第三者责任险,也确有不少人只给自己的爱车上了第三者责任险,调查显示,这一比例大约为31%。但参与调查的有车族33%的人上了四项基本险,36%的上了全险。 不同价位的车辆对保险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车价10万以内的车仅投保第三者责任险的比例最高,上全险的比例最低;车价20万以上的车上全险的比例最高。保险费率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当前费率为准,根据本次调查不同价位车辆投保三、四项基本险和全险的比例,轿车年平均保险费用为3145元。 调查显示,受访者过去一年里,车均美容加洗车支出达996元,74%的司机在过去一年中有交通违规行为,为此而付出的费用平均达247元;一些车主还存在因车而产生的其它费用支出大约为352元。

综合以上分析的各项费用,至少再加上目前每年必须缴纳的车船税200元,养路费1320元,一辆车一年的使用成本大约为19908元,研究者指出,实际上,这笔近2万元的开支仅仅是短期内的直接成本。如果连同车辆购买缴纳的购置税、车辆本身的折旧考虑在内,长期的车辆使用成本会更高。以一辆当前购买价格10万元的车为例,车辆购置税8500元,假如使用10年,10年后旧车置换折价3万,这相当于支付了78500 元的现金成本,再加上每年约两万左右的养车费用,单价10万元的车每年的使用成本应该在3万元左右。